弱电技术交流论坛

标题: 浅谈智能停车场未来发展趋势 [打印本页]

作者: ajkw    时间: 2011-7-31 13:55
标题: 浅谈智能停车场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消费大国刺激智能停车场需求

  2011年1月27日,工业化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提出,2010年全国共生产1826万辆,销售1806万辆,俨然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汽车消费大国。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大城市令人诟病的马路拥堵,乱停乱放等问题。马路拥堵,北京等一线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汽车限购政策和国家公务用车使用政策,但车辆乱停乱放除了国家完善相关法律之外,停车场的配套也必须一并跟上。由于土地容量有限,车位的数量也僧多粥少,停车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停车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是多方面的,涉及城市规划、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与停车资源配套的失衡、轨道交通停车配套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数据表明,智能化停车场的春天还刚开始.....

智能停车场的特点

  智能停车场技术包括了RFID远距离不停车通行系统、采用超声波探测器的车位监测和区位引导、全自动收费系统、车牌识别技术和ARM平台设备等。但就市场应用来看,RFID远距离识别不停车通行系统和车牌识别技术都是大部分停车场企业的主流选择,这两种技术经过多年摸索,逐渐成熟。

RFID远距离识别不停车通行系统

  该技术的原理为:车主将RFID卡安装在车内,当车快行驶到停车场时,车速减慢,在有效的读卡范围内,卡/读卡器自动发送信号,待读卡器/卡接收到信息并作判别是否有效后,控制道闸升杆,从而实现不停车通行。

  值得注意的是,安装在车内的RFID卡还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内置电池的2.4GHz有源RFID卡,由卡主动发送信号,通过无线电波将卡片信息传输至读卡器,现在大多应用的都是可读卡距离5~10m左右的有源卡,此类卡穿透力极强,即使对于贴有车膜的玻璃或者水泥墙,都可以穿透发送信号给读卡器;而后者是900MHz无电池RFID卡,该类卡工作用电依赖于读卡器发送的电磁波使无源卡内线圈振荡产生工作电压、电流,之后RFID将本卡信息回发给读卡器,由读卡器对卡信息作出判断以确定卡的合法性,无源卡的读卡距离较短,一般1~2米。当然,距离的长短还往往取决于无源卡放置的位置是否有屏蔽物及读卡器和卡的自身性能。相对有源卡来说,无源卡成本较低,但穿透力不够。

车牌识别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为:车进车出停车场时各拍摄一幅车辆图片,值班人员对其进行人工车辆比对,以确定是否为车人同一或套牌车,诚然这种耗费人力的方法有相当得效果,但仍不能杜绝同类车型的套牌现象。

  另外,车牌识别技术还可以配合车辆图像比对、驾驶人员人脸识别等技术,这类应用比较适用于高档的、重要场所的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应用中对车、人身份的认证,此种停车场的安全管理将更加有效。

智能停车场是否一定要扯上“物联网”?

  物联网很火,上至政府部门,下至企业,无不都喜欢跟“物联网”扯上关系。最近,有媒体报道上海建成了市首个“物联网停车场”,届时驾车族可享受多种智能服务,如提前上网预订停车位,进入停车场时无须停车就能完成付费。

  据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朱昊介绍,这个“物联网”停车场采用的就是RFID技术,同时还配置了场内引导、车位反向查询功能,提供网上预订车位服务。总的来说,物联网停车场将给市民提供从预约到引导,再到反向查询的“全程服务”。

  众所周知,物联网的本质就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络”,这种网络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定位系统等技术和设备,让各个物体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管理。

  虽然RFID射频技术早已广泛使用于当今的智能停车场技术当中,不过一般的智能停车场并不会配置网上预订车位、场内引导和车位反向查询功能。因此,“物联网停车场”只能是只能停车场的“高级版”。





欢迎光临 弱电技术交流论坛 (http://bbs.rdj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