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智能化生活,记者听过这样一个梦想:早上6点半,钟先生一家三口在柔和的音乐报时中醒来,开始洗漱、锻炼。
7点半,钟太太将烹饪好的早餐端上来,她前一天晚上已经将生的食物准备好,并设好了烹饪时间、程序,这样,当他们洗漱完毕后,早餐也就完成了。
7点55分,大家进入各自的工作室。
8点,钟先生早上要开会,打开电脑,通过可视网络会议系统,钟先生将自己的方案设计作了简单汇报,并得到了通过,第二天就可以执行了。
钟先生的儿子则同时在电脑上看到了老师和同学熟悉的面孔,打过招呼后,开始上课。
钟太太打开Email,发现有水电费催款单,马上进入社区网站的数字银行里,将水电费交了,顺便在网上超市买了今天的必需品。然后,钟太太开始自己的工作,她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
中午11点,钟太太编辑好稿件发回编辑部后,觉得有些头疼,于是便启动了社区网上医疗系统,医生在家边喝咖啡边为钟太太看了病。
11点半,钟先生和儿子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学习,听到门铃响了,通过门口的监视摄像头看到是餐厅的员工送货。因为身体不舒服,钟太太虽然没有做饭,但已经为他们订了午餐。
14点,钟先生和钟太太带着儿子去科技馆,已经预约好了,出门时,保安告诉他们,前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企图进入他家时被小区的监控系统发现,已经处理完了……
三大系统构建智能化
当记者将这样的梦想告诉专家时,专家们笑了,因为听起来有些像科幻小说,不过记者同时被告知,这样的生活的确在实现的过程中,智能化家居正在逐步走入寻常百姓人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计算机中心的方天培主任告诉记者,智能化家居主要有三大系统组成:安全防范系统、管理监控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每个系统下都有5个分系统,共15个分系统。如安全防范系统内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讲防盗门系统、住户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管理系统等;管理监控系统包括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系统、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系统、管理车辆出入/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宽带、电视、电信、控制网络、家庭网络等。
每一系统都有一个基本的配置,不同的小区可选的配置不一样。为使不同类型、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住宅小区,合理配置智能化系统建设,示范工程按功能要求、技术含量、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种类型。
目前,仅仅是宽带入户就说是智能小区,未免有点言过其实,宽带入户仅仅是智能化小区最基本的设施之一,但是绝不是智能化的全部。据方主任介绍,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大多是一星级,称得上三星级的基本没有。
智能化小区造价多高
采访中记者得到的说法是,只有售价在1.5万元/平方米以上的住宅才可能有完备的智能化系统,专家对此予以否定。方天培告诉记者,一般来讲,智能化小区的附加价格按建设面积每平方米多少元来算,包括电话、闭路电视等在内,一星级标准为40元/平方米,二星级为60元/平方米,三星级为80元/平方米。近两年,广电、电信同时介入智能化小区的建设,造价还有所下降,规模大的小区可能还要更低。
也就是说,智能化小区的售价最多只需要在原来的建筑成本上增加100元就完全够了,如果建筑成本低,也许3000元/平方米的小区内也可以享受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但方主任提醒记者,智能化小区比寻常住宅贵的不仅仅是售价,因为涉及入住后的服务,物业管理要比一般小区高出一些,具体高多少,要看小区的智能化设施配备情况而定。
北京没有智能化小区
在北京,标榜自己是“智能化小区”的广告处处皆是,但是记者从专家处获悉的却是:北京目前没有一个真正的智能化小区。
据建设部住宅产业中心娄处长介绍,智能化小区的发展,广州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快,1998年就有开发商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北京比广州落后了两年。目前,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在全国树立了7个试点小区,分别是上海的怡东花园、广州的汇景新城、南京的聚福园和天地国际花园、沈阳的亚泰花园、厦门的金帝花园等,没有一处在北京。
北京智能化小区的发展现状远远落后于北京首都地位与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智能化上,北京落后的不仅仅是住宅小区,即使是在一些五星级宾馆内上网,居然还要用拨号。
智能化不只在表面
记者走访了本市一个据说发展不错的智能化小区,发现小区内装了很多摄像头,还有会自动报警的远红外监测器、可视门禁等诸多设施,但是居民告诉记者,这些摄像头和五步一个的保安,让人很不自在;入住时承诺的水、电、气远程抄表,实际上还是上门抄表;说是局域网但至今还未实现宽带上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人员则对记者说,小区的信息化硬件设施不错,但大都成了摆设。
为此专家一致提醒消费者千万注意房地产广告中的“智能化”。有的开发商仅仅是为了实现智能化,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利用智能化为业主带来方便和舒适。在很多开发商的意识里,住宅的智能化不过就是拨号上网,多加一条电话线的事,或者认为做了综合布线就算有“智能”了。有的只是装了几件自动化设备、多给了一个电话插口就自称是智能化。有的小区只有三表远传就称智能化,只有红外监控就叫“数字社区”。
方主任表示,实现智能化小区最关键是布线,即使不装系统,但为今后的升级提供了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装。开发商安装系统时也不能一刀切,要征求业主的意见,毕竟不少功能不是每个业主都需要的。承诺智能化时,也要向用户说明,不能装了硬件却忽视了软件,有了设备却无人管理。
■相关
国外智能化小区什么样
在国内启动智能化小区试点工程时,智能化住宅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了。
据了解,智能住宅起源于美国,为发展智能化住宅,美国总统宣布成立了“智能化住宅技术合作联盟”,一个由联邦政府、住宅开发商、制造商、保险商、财政机构等组成的组织,对住宅智能化技术、产品、应用系统等进行测试、规范,引导新技术进行住宅设计和建造。
很快,世界很多国家都发展了不少这种智能网络家居社区,这些社区都通过电子手段提供与社区有关的信息和服务,不仅缩短了人们物理上的距离,而且给用户带来了许多方便。通过网络,社区向其住户提供国内外新闻、社区内新闻以及住户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另外,还有交通信息、天气形式、地区性活动、商业区地图。而社区最重要的是服务,这些社区提供了如医疗、婴儿看护、宠物照顾、病人监护、电子图书馆、网上学校、预订旅店、饭馆、酒吧、看电影、逛公园等项目,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在住户家庭内部联成局域网,将自家的所有电器进行智能控制,支持多台个人电脑。住户可以远程监视、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如提前打开空调、开关灯、收发传真等一系列内部事务。
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化住宅群也位于美国,其占地3359公顷,约由8000栋小别墅组成,每栋别墅设置有16个信息点,仅综合布线造价就达2200万美元。在美国和北美地区,还各建成了一个“无现金小区”,在该小区中,实现了用电子货币取代现金,其功能涉及信用卡、网络结算、电子交换、信息安全资信度等。
■回放
试点已经全面展开
据悉,智能化小区在国内的发展是从1999年开始起步,但最早的尝试则起于1995年3月由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启动的,国家首批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作为国家“九五”科技计划中惟一的“双重项目”,它重在以科技为先导,促进住宅科技与住宅建设的全面结合,在政府官员看来,小康住宅小区是一种载体,要求提高科技含量来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随着通讯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建设部希望小康住宅发展时进行综合布线,引进网络内容。可以预测,将来的小康住宅不仅会成为建筑材料业、房地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可能给竞争激烈的IT行业开辟一个新战场。
1999年12月30日,《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的颁布,规范了智能化小区必须具备的三大系统包括什么内容,实施时的主要要点。2000年,建设部根据此导则开始在全国进行智能化小区试点,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智能化试点。
但是住宅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太迅猛了,目前该《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已经面临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将更符合实际需求。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弱电技术交流论坛 ( 豫ICP备12026825号 )
GMT+8, 2025-4-5 07:1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